回顧二零零九年金融風暴的畫面
那時我仍然在讀書,回家看到家中的長輩在咬指甲,是我重來未看過的。我正要詢問她的時候,她匆忙地說:「孩子,你以後一定要好好理財!」
原來因為金融風暴的關係,她的退休金一下子憑空消失三分之二。原本在一家大公司工作,高薪厚職,但因為公司要削減資源,大大減少她的薪資福利,她被迫延後退休五年。
這件事讓我想到羅伯特·清崎提到的「窮爸爸」。我突然體會到你的薪水高低實在沒有值得炫耀的地方,因為你不上班便甚麼都失去了。
我明白到你現在花多少錢,節省多少錢,投資多少錢,才是決定你未來有沒有「自由生活選擇權」的先決條件。
其實我長輩的情況相對很多人已算不錯,因為她仍然可以繼續工作。當時失業率攀升,多少人失去收入後不久便要申請破產。
除了整體投資市場好高鶩遠以致做成泡沫外,我認為錯誤的金錢觀還有不必要的奢侈也是很多人這次遭遇滑鐵廬的原因。
我跟自己說:「千萬不可今朝有酒今朝醉。」
所謂「手停口停」,那時候我便問自己:「你有突然沒法工作的準備嗎?假若明天開始連續一年經濟衰退,公司第一個解僱你,你可以挨到一年沒有工作,沒有收入嗎?」當時心底下的傲卻使我以後更加的努力工作。
可笑的是,多少人一邊詛咒老闆一邊賣命?
因為他們沒法辭職
上文我們提到美國人均總值。今次我們跟據美國人口普查的角度再去理解這數字。
以2011年為例,在35-44歲的群組裡,資產淨值中位數是$14226 美元(不計房屋)。而45-54歲的群組裡,資產淨值中位數是$25006 美元(不計房屋)。35歲以下有70%的人資產不到$34000 美元。即使你淨值只剩下1美元,你竟然已經比50%的年輕人富有!
可是,實際上窮人的生活有很節儉嗎?絕不。因為這世界有信用卡。很多人都愛靠天吃飯,想說所有Shopping的欠債都可以攤分成24個月,36個月來歸還。iPhone? 沒問題。勞力士?沒問題。
越往窮地區走,越能夠看見與窮人不相附的裝扮與行為。
你每月花一萬幾千港幣/台幣租屋,卻以為攤分五年你就買得起一部六萬美元的奔馳?你說城市地方不一定要開車,那更慘,你一個月花多少錢買名牌手袋球鞋「打扮」?多少錢吃喝玩樂,買玩具?
到處都可以看見沒有資產的人,卻在過富翁般的生活。我不是厭惡富有的人,我只是認為打腫臉充胖子不明智。
那麼我怎樣才知道這東西我買不買得起呢?每個人的價值觀都不同,但我最最基本的要求是:不要借貸去買奢侈品。我買東西大多會用信用卡,但我對自身擁有的現金很清楚,永遠不會欠銀行卡債。順便一提,我認為付信用卡利息可說是天底下最不划算,對個人理財傷害最大的一件事。
如果你買一部70吋電視然後要分期一年攤還,或者你要賣掉上一個手袋去買下一個手袋,那麼恭喜你,你其實買不起這些東西,再檢視你的財務狀況吧。
我認為當你能夠誠實衡量你喜歡的物質價值,認清自己的需求與推動力,便是轉換成富人金錢觀的第一步。
我想分享以前讀到的一個概念:
你正在讀這遍文章(對我知道)。試幻想你的知覺現在跟你的身體分離,升到你身處房間的一角,然後在這角落裡你低頭看着你自己,你腦海裡的眼睛像一個旁觀者可以「看見」你在閱讀的畫面。現在再觀察你的心情,你開心嗎?你的精神狀態如何?哈你是否開始想我問那麼多問題幹什麼?
倘若你照着做剛剛的練習,你在練習一樣人類獨有的技能:自我反省意識。
這個練習太重要了,它能夠提醒我們不要滿足於現況。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是有其必要。
每當我有購物的欲望我都會留心,只要我不能「舒適」或「不痛不癢」的結賬,我便知道其實自己買不起這東西。我會先阻止自己付款而再考慮到底自己是否真的需要它。你呢?你仍然在上班時行屍酒肉,下班時花天酒地嗎?甚至還未上班就花天酒地嗎?然後週而複始,奇怪怎麼自己就是富不起來?(富二代請不要得了便宜還賣乖)
愛因斯坦說過:
「瘋狂(或愚蠢)就是不停重複做同一件事,但是期望不同的結果。」
你以為給你加薪十萬或直接給你一百萬便能解決你的財務問題嗎?不。如果一個月五萬你活不了,那一個月五十萬你仍然活不了。要脫離貧窮人們必須先懂得分資產與負債的分別。當你的購買欲望從月花一千元買衣服跳到月花一千元存可口可樂(Symbol:KO)的股票,你的投資眼光與變得富有的機會率馬上就比60%的人高了。
拳王泰臣是最好的例子,從淨值三億美元到負債兩千三百萬美元。以他從前花錢的速度,買個浴盆就花兩百萬美元,你就是再給他五個億他依然可以幫你敗光的。你問怎麼可能?無他,他就是買東西的時候覺得自己買得起,他以為今天買得起,等於明天也買得起,最後把欠債當成資產,跌入無止境的惡性循環。這不是跟很多上班族一樣嗎?
別再管你的薪水多少了。節儉一點,然後更加努力學習增加被動收入與財務知識。目標是買通往自由的入場券,把握自己人生的主動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