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關閉選單

【三分鐘系列】存錢別靠意志力-拿鐵因子

請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成為有錢人的第一步賺得更多錢?」

大部份的人認為,成為有錢人的方法就是增加收入。
提到「理財」,坊間的書教的都是投資、買股票、提高報酬率等等……

 「只要賺更多的錢,就可以變成有錢人了?」

很多人努力工作、兼差、上班還要偷偷盯著股票行情,努力增加收入,
物質上的生活品質的確得到改善,然而即使穿得體面、開著名車、到高級餐廳用餐……
心靈和精神上卻更緊張,因為害怕無法支撐這種生活的一天。

 賺得越多=花得越多=存得越少

正如台塑集團的創辦人王永慶所說的:
「你賺的一塊錢不是你的一塊錢,你存的一塊錢才是你的一塊錢。」

就像減肥一樣,對大部份人而言,
存錢各方面省吃儉用減少花費壓抑自己的各種慾望
  =困難麻煩花費大量時間 & 而且很痛苦
  =>容易讓人半途而廢

即使是這幾年流行「52週無痛存錢法」,每週多存 10 元,
一年可以存下近一萬四千元,可以當作旅遊資金或犒賞自己。
然而對於記性不好的我來說,每個禮拜要記得把錢投進存錢筒仍然是件麻煩事,
即使想起要存錢時,手上可能剛好沒有足夠的零錢或鈔票而作罷。


《自動千萬富翁》的作者大衛‧巴哈告訴大家,別想著靠意志力成為有錢人,
『把錢留在口袋』的第一步就是從小錢開始,找出你的《拿鐵因子》

甚麼是《拿鐵因子》

如果你習慣每天買一杯大杯拿鐵(假設相當於新台幣55 元)來展開一天的生活,那麼一週就花了385元,一年等於花了20,064元!!

這個金額如果不夠嚇人,那換個角度來想。
如果你每天省下這杯拿鐵的錢,存下來放到每年 10% 報酬的投資組合上,40 年後究竟可以變多少?100 萬?200萬?500 萬?
答案是:978 萬8,258 元

省下每天一杯拿鐵這種「小錢」,加上時間複利的威力,最後變成近千萬的退休財富,這就是大衛·巴哈的「拿鐵因子」理論。

「拿鐵」只是一個比喻。每個人一定都有類似拿鐵般可有可無的「習慣性花費」,會讓人無意識地使用金錢,造成大小不一的理財漏洞,
或許是下午茶的手搖飲料⋯⋯
兩天一包的香菸⋯⋯
跨行提款的7元手續費⋯⋯
懶得下車而放棄自助加油⋯⋯
特價時多買卻忘了吃的零食點心……
一旦沒意識這種開支、或者花了也不心疼的「小錢」,造成的漏洞就會越來越大。


「可是我早上如果不喝這杯咖啡就無法好好的工作,難道真的不能喝嗎?」

在尋找拿鐵因子時一定會面對這樣的掙扎,這時候可以思考一下:

  「你為何需要這杯咖啡?」


是生理上需要咖啡提神,還是和同事一起離開辦公室透透氣、聊聊天這種社交和情感上的需求,才是你真正的目的呢?

然後你會發現,其實較便宜的罐裝或濾掛式咖啡也可達到相同的效果,
一樣能提神醒腦,一樣可以讓你暫時離開辦公室,對吧?

人與人之間的價值觀和需求都不同,在乎的事都各不相同,
找出自己不那麼需要的、又不妨礙你享受人生的拿鐵因子,
把它完全捨棄,或以別的事物來取代。


尋找《拿鐵因子》並不是要我們變得一毛不拔,
財富自由的目的是讓個人有能力去做他喜歡的、認為有價值的事。
在達到財富自由的過程中,我們仍會「有計劃」的消費和生活,
而不會因為追求財富自由,卻失去本來生活中的自由。

 






Submit a Comment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